女性更年期調適之道
如何與更年期和平共處?
喬聖琳醫師告訴您
月經正常 更年期前兆卻早已報到
15、16歲的我們必須適應青春期性賀爾蒙的到來,同樣地,荷爾蒙要離開時,身體一樣需要時間調適。無論是生老病死,人人都會經歷青春期與更年期,有人反應驚天動地,也有人平順度過。讓喬聖琳醫師以中醫觀點告訴你如何透過日常保養與適當的介入治療,適應更年期,調適身體免疫力、心血管系統與皮膚表現。
普遍來說,台灣女性停經時間大約在50歲前後兩年,停經時間或早或晚與家族遺傳有關。隨著荷爾蒙的變化,女性可能發生停經或身心理產生變化,然而兩種症狀並非同時發生,所以常有個案在月經週期正常時,發生身體的改變,但不會意識到其實是與雌激素減少、卵巢功能衰退有關。舉例來說,曾有40幾歲女性諮詢時表有尋麻疹且吃東西會過敏,但以前從來沒發生過。另一位則是有睡眠中斷或是睡眠品質差,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一覺到天亮。由於兩個案月經週期與月經量的正常,自然不會聯想到是因為雌激素下降導致皮膚免疫力下降或是睡眠品質受影響。
由此可知,停經只是明顯的更年期症狀與時間定義,女性在40幾歲時身體已悄悄出現更年期症狀,除非是透過抽血檢查、對自己的身體變化特別敏感,或是家族裡有其他女性有明確時間點提供參考,不然很難察覺自己步入更年期的時間。
以中醫解釋更年期原因與症狀
以中醫觀點來看,生殖功能變化皆與腎有關,而腎與天癸有關(註一)。女性發生更年期,代表身體腎氣衰退、不足,進而發生更年期。女生是以肝為先天之本,而肝主要儲藏血,肝血不足將導致更年期,所以從中醫角度解釋,會認為肝、腎兩個臟腑與更年期有相當大的關聯。
從中醫解釋何謂腎陰虛與腎陽虛?舉例來說,年輕女性通常怕冷、男性怕熱,但當看到5、60歲的夫妻時,不難發現男女體質互換,變成女性怕熱,甚至需要吹冷氣與電風扇,解決身體燥熱與脾氣煩躁感,也就是常見的潮紅症狀。以中醫觀點解釋,男性體質屬陽、女性體質屬陰,男女在5、60歲更年期時,會發生陰陽消長的改變,所以更年期時,男性會發生腎陽虛、女性則是腎陰虛的腎氣衰竭狀態。
當女性開始有腎陰虛的表現時,身體物質基礎會越來越少與膠原蛋白流失,例如皮膚變薄、有皺紋與斑點。身體方面則是受荷爾蒙影響,出現潮熱或是易受外界影響而脾氣不穩的狀態。當女性邁入更年期,建議讓自己的身體慢慢調適為主。必要時才採用藥物介入,藥物介入主要是緩解更年期症狀,避免太大的情緒起伏。
註一:從中醫角度解釋生命週期,腎藏「先天之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腎精隨同生命發展而逐漸消耗,導致臟腑、四肢、百骸退化,而出現衰老表現。在不同年齡表現人的生長、發育、衰老過程,女性以七為基數、男性則以八為基數,而當女性邁入七七(49歲)即天癸竭,為腎氣衰退之時。
女性更年期症狀 中醫觀點如何解?
緩減更年期 肝腎調養是重點
西醫以補充雌激素為主,然而近幾年仍有研究指出,當給予身體過多雌激素時,仍存在罹癌風險,除非更年期症狀嚴重或是為了容貌維持,才會選擇荷爾蒙補充療法,大多數人也已經開始轉而考慮採取其他方式度過更年期。喬聖琳醫師建議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族群,應定期做乳房超音波檢查以及婦科超音波,避免子宮內膜癌與婦科相關癌症。
中醫以調補肝腎緩解更年期症狀為主。當女性尚未停經前,卻有週期性的經前症候群或脾氣變化,包含思慮多或容易擔心受怕,都屬於肝氣不舒。雖然在先天上,生殖功能與腎有關,但後天與肝有更大關聯,所以肝血亦是中醫調養重點。
更年期調養時機很重要 40-50歲開始剛剛好
中醫調養比較講求的是,第一:不以藥物完全替代失去功能的卵巢,而是在還沒發生月經不規律之前,透過調養延後潛在症狀,讓腎氣(即卵巢)維持自生功能;第二,則是針對症狀進行調理,開立舒肝理氣的藥,改善更年期個案睡眠與穩定情緒,或是提供養腎陰的藥方,協助個案度過荷爾蒙衰弱的時期並減少潮紅發生次數與症狀。針對血壓高或是骨密度低的個案,則可以選擇補腎、活血藥物,改善筋骨酸痛的。
喬聖琳醫師也再次強調中醫調養更年期時機的重要性,建議應在40-50歲開始準備,若等到更年期後才開始使用中醫調養維持腎氣效果恐有限。
女性更年期陰道乾澀 中醫調養是否有解?
停經後女性的陰虛現象,例如皮膚皺紋變多、腺體萎縮、眼睛、口腔及陰道粘膜變薄。在食療上會鼓勵多攝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中醫則是採用養腎陰或養陰的中藥材,像是百合、熟地、枸杞這類補血、養陰虛的中藥材,適合每個年齡層的女性,對於改善粘膜乾澀或維持濕潤度都是極佳的選擇。
乳癌術後與更年期 中醫可以同時調養
乳癌患者可能因為化學治療或治療需求,提早或暫時出現更年期症狀。在更年期症狀緩解方法上,喬醫師叮嚀患者應特別注意,第一,應避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第二,可選擇較為溫和的中醫治療,可同時達到更年期症狀緩解與癌症術後調養之治療效果。
女性更年期症狀 日常保健如何做?
骨密度與心血管 40歲開始保養剛剛好
一般來說,男性女性20-30歲的骨密度最高,之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應注意的是,女性一旦雌激素減少(亦即「卵巢衰竭」),骨密度流失將如血崩式下降。然而現代人運動少、不愛曬太陽,阻礙維他命D與鈣質吸收。同樣地,女性在雌激素的保護下,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明顯低於同齡男性,所以如果父母親或家族成員有高血壓,女性更應該在停經前注意血壓變化。舉例來說,有些女性在停經前雌激素減少的過程中,會注意到舒張壓慢慢升高而收縮壓維持不變,然而停經後,收縮壓升高,極有可能正式進入高血壓狀態。所以除了身體燥熱、情緒改變與皮膚狀況改變以外,女性更年期更應避免骨密度流失與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除了中醫調養,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運動缺一不可。
飲食均衡方面,應攝取多樣蔬果,許多蔬果富含維他命B、維他命C與微量元素,對睡眠品質與皮膚改善很有幫助。在蛋白質攝取量也不應輕忽,國人普遍有怕胖不愛吃肉的現象,進而導致身體蛋白質攝取量不足,不喜歡吃肉或是吃素的民眾,可以選擇精緻蛋白質,如豆類、牛奶或雞蛋。喬醫師也提醒澱粉水果適量攝取即可,由於我國水果普遍偏甜,水果餐看似健康卻很容易因過量攝取導致血糖、體重上升,果糖代謝出來的三酸甘油酯將導致血糖、血脂與尿酸過高。
適當運動的目的在於降低骨密度流失速度,增加肌肉量與力氣,同時鍛鍊與保護心肺功能。如搭配蛋白質攝取,將有助於改善肌少症的問題。
最後是充足睡眠,若有睡眠障礙或是失眠問題,透過打坐、冥想或選用可以放鬆與助眠的保健食品都是很好的方式,如果不得不使用藥物,也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抗焦慮藥物或是安眠藥,讓自己在一週當中至少一天能有充分睡眠。其他像是培養興趣或活動,讓自己情緒處於快樂狀態,無疑對於免疫力或是情緒穩定,都有助於調適更年期。
在穴位按摩上,睡不好的人可以按內關穴,另一個則是三陰交,所謂三陰交為三條陰經交會點,包含腎經、脾經與肝經,對青春期或停經後的女性都是很好的按摩穴位。
喬聖琳醫師
中、西醫雙證照醫師、癌症中西醫輔助治療專家
醫師簡介:
- 擁有中、西醫雙證照。
- 專精「中西醫癌症整合治療」。
- 中醫內分泌、免疫、體質調理專家。
- 「全人觀點」的中醫輔助抗癌療法。
- 「癌症中西醫合療事典」作者。
經歷:
- 中心綜合醫院一般內科 主治醫師
-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養生健康中心 主任
-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 主治醫師
專長領域:
- 中西醫癌症整合治療及腫瘤手術或放化療體質調理
- 內分泌及新陳代謝:更年期、月經失調、糖尿病、甲狀腺功能失調
- 皮膚疾病:青春痘、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肝斑
- 胃腸系統(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便秘、大腸激躁症、腹瀉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