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N CANCER

大腸癌

多攝取纖維量豐富的食物,才能常保腸道健康

大腸直腸癌(英語:Colorectal cancer),又稱為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直腸癌、結直腸癌、或腸癌,為源自結腸或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的癌症。

結腸癌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直到發病中晚期發現為止,許多組織建議定期篩檢疾病,目前檢查直腸癌的方式是利用糞便潛血篩檢和結腸鏡檢查。其症狀有:

  • 改變排便習慣
  • 便血或直腸出血
  • 大便有黏液
  • 感覺排便功能不全

大腸直腸癌是多種因素造成,大致可分遺傳及飲食兩大類,其中食物的脂肪會伴隨膽固醇經攝取後,再代謝為膽酸,而膽酸及其衍生物卻是造成腸癌的原凶。
研究報告指出喜歡食用脂肪類食物者,大腸癌發生機率很高。罹患大腸癌的一等親家屬,比沒有家族史的人高出2-4倍發生機率。

大腸直腸癌好發的年齡在50~70歲之間,也就說大腸直腸癌常見於年齡較大的族群,大腸直腸息肉是大腸直腸癌的主要病徵,而大腸直腸息肉的好發年齡會提早十年左右,所以對於高危險族群人們來說,應由40歲開始,每年都必須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目前篩檢的項目如下:

1、肛門指診:

又稱直腸指診,是最傳統且簡單的檢查。醫師會帶上手套,塗上潤滑劑,將手由肛門伸入病患直腸內,由於該檢查會讓患者有些不適或產生尿意,所以醫生需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評估直腸壁上有沒有可疑硬塊,做為診療依據。

2、乙狀直腸鏡檢查:

有分直腸硬式鏡及軟式乙狀直腸內視鏡。直腸硬式鏡是一個長度十至三十多公分不等筆直的硬管子,並配有光源設備。軟式乙狀直腸內視鏡則是近代醫學的一大成就,尤其在電子內視鏡出現後,更方便醫生的檢查及判讀。軟式乙狀直腸內視鏡的長度可達六十公分,能夠深入到降結腸、脾彎處,由於操作方便,可以直接觀察腸道內的變化,通常是檢查大腸癌的第一線利器。

3、糞便檢查-潛血反應:

所謂潛血是肉眼觀察不到的反應,必須由檢查發現。正常糞便帶有血液的機會非常小,若經由檢查發現糞便有血,就代表消化道出現問題。

4、鋇劑灌腸及大腸攝影:

由肛門灌入鋇劑,再經大腸X光攝影,可以檢查出腸內是否有不正常的腫瘤、狹窄、憩室。

1.放射治療

腫瘤已穿越腸壁或有淋巴轉移的病人,或無法手術及治療效果不良的末期大腸癌,只能接受化學藥物或放療法。

2.化學治療

第三期以上的大腸癌施行輔助性化學治療,將可以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

3.三明治治療

這是新穎的治療概念,是指先在切除手術前先做化學治療,之後再做手術,接著再做化療、放療,這種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做最好的腫瘤控制。

4.手術切除

結腸直腸癌之治療以手術切除爲主,但因傳統手術切除與置人工肛門作法對病患生活及心理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目前朝向器官全手術方向研究,避免影響患者術後生活品質。

早期結腸直腸癌若癌細胞未擴散出去之前,而且及早治療的話,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倘若已發生淋巴轉移,五年存活率降爲50%左右,一旦轉移到遠處器官,比如肝臟、肺,五年存活率約爲10%以下。

手術後的復發率爲四分之一,而復發的病人有五分之一可能需做第二次切除術。爲避免癌細胞的復發,治療後一定要注意飲食習慣、保持規律運動及擁有好心情,以延長生命。

大腸直腸癌與不當飲食很大的關聯性,平常時間要多做腹部運動,比如說仰臥起坐、腹部按摩、散步,以刺激腸道蠕動。

營養過剩、飲食不當是造成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的主因,由於吃進太多精緻食物,比如白米、白麵、飲料、烘培點心、高脂、高鹽、高糖等食品,由於纖維含量太少,無法刺激腸道產生正常蠕動,導致腸道有益菌減少,有害菌提高,造成腸道功能下降及提高病變的機率。
大腸直腸癌患者,為保持腸道功能正常,必須要改變飲食習慣,要少吃高油脂、油炸物、高鹽分、高糖分的油膩食物,宜攝取纖維量豐富的蔬菜、水果、菇菌、藻類食物,以及含豐富有益菌的優格、乳酸菌發酵食品,以增進腸道蠕動功能。

© Copyright - 聖林台北中西醫整合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