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中醫調理

鼻過敏

什麼是鼻過敏?

鼻子過敏為身體過敏性疾病之一,免疫系統失調且症狀表現在鼻黏膜,故稱為過敏性鼻炎。過敏體質多與先天遺傳有關,部分族群則是成年後生活或工作暴露在過敏原充斥的地方,引發鼻過敏,所以鼻子過敏與生活、工作環境亦息息相關。

如何分辨感冒或鼻子過敏?

在臨床上,常見病人誤以為感冒吃西藥好不了來找中醫調理,經診治後才發現原來是鼻子過敏。鼻子過敏症狀,包含鼻子癢、打噴嚏、鼻塞、大量清涕,並常見過敏患者有黑眼圈與下眼瞼水腫之問題,上述症狀通常超過三週,且早晚特別明顯。在西醫診斷上,可利用顯微鏡檢查鑑別鼻腔分泌物。過敏性鼻炎的分泌物含有大量嗜酸性拔血球,而感冒則有脫屑細胞、淋巴球及大量多形核白血球。

舒緩鼻子過敏 中醫有解?

西醫治療過敏性鼻炎以抗組織胺與類固醇噴劑等藥物治療為主,手術治療則有下鼻甲手術與翼管神經切除術可選擇,然而兩種手術皆有再次復發之可能。

中醫認為「氣虛」是發生鼻過敏之主因,應同時調理臟腑功能;降低過敏原接觸機會,才能有效控制過敏性鼻炎症狀。中醫治療鼻過敏以調理肺、脾、腎三臟為主,根據患者所屬證型調理體質、加強抵抗力。鼻過敏患者亦需避免接觸外在過敏原,包含注重居家清潔、少食寒涼性食物,如梨子、西瓜、白蘿蔔以避免過敏症狀反覆發作,治療鼻過敏根本問題。喬醫師提到,治療鼻過敏時間較長,如為鼻過敏頻繁發作者,所需療程會更長,患者應耐心服用藥物,配合衛教。

在日常保健上,除了適當運動與衣著保暖外,亦可透過穴位與經絡按摩,以手指指腹按壓迎香穴,一壓一放持續一分鐘,每週二至三次。或者是按壓大腸經與肺經,改善鼻塞、流鼻水、氣喘等肺功能症狀。

中西醫合併治療鼻過敏

喬聖琳醫師特別提醒,臨床上常有鼻過敏患者為增強療效選擇中西醫合併使用,喬醫師鼓勵患者應於看診時主動告訴醫師,於服用藥物時亦需注意中西醫藥物間隔時間服用,以避免發生藥物之交互作用。

便秘

便秘是現代文明病 亦是身體潛在警訊

便秘是常見腸胃症狀,現代人便秘困擾比例高,卻總是避而不談,甚至圖方便使用成藥,以為便秘困擾可一瀉千里,永絕後患,卻不知便秘是身體正在向你拉警報。今天就讓喬聖琳醫師與您一起了解排便不順的成因、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排便與何時該就醫吧!

 

如何判斷我有便祕呢?

便秘定義十分主觀且排便頻率因人而異,一天排便2-3次或2-3天排便一次都屬正常,有些人排便頻率更久也不會有腹部不適感。然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便秘呢?喬醫師建議若您的排便次數降低、排便量變少、排便時需用力或是排便後仍有殘便感時,可能需要留意自己可能已經便秘。

 

什麼原因導致便秘呢?

便秘可分為「功能性便秘」與「器質性便秘」。功能性便秘通常與個人習慣、飲食息息相關,如長期久坐久臥、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或不良排便習慣。器質性便秘則與身體潛在疾病有關,例如痔瘡、大腸無力症或大腸直腸癌。使用藥物如止痛藥、利尿劑或化療藥物時,亦有可能發生便秘。當便秘症狀持續三週時,應當立即就醫,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從中醫認為便秘屬於「腸結」、「陰結」,與飲食不均衡、壓力過大、體質皆息息相關。從中醫角度看,便秘雖發生在大腸,然而病因卻與肺、脾、腎三臟最為相關,所以中醫治療便秘特色在於根據虛秘、氣秘、血秘、血虛秘、實秘之不同便秘種類對症調理。

喬醫師也指出,不同便秘種類之飲食上亦須留意,「氣秘型」應避免攝取豆類或不易消化之食物,「冷秘型」則應避免生冷食物與涼性水果,才不會不僅沒有改善便秘症狀,反而使便秘更加嚴重。

 

解便秘不求快 治本更重要

若是屬於功能性便秘,相較於依賴軟便劑、浣腸等刺激性瀉藥,改善生活習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喬醫師建議應調整日常生活習慣,如調整飲食習慣、攝取足量水分、建立排便習慣,更能讓便秘問題一勞永逸。如習慣改變一段時間後仍排便不順,建議應尋求醫師進行檢查,以排除腸道病變,如大腸息肉、大腸憩室、大腸直腸癌之可能。

濕疹

濕疹原因

濕疹為皮膚發炎、發癢之統稱,濕疹誘發原因複雜且因人而異,濕疹種類包含汗泡疹、富貴手、尿布疹、脂漏性皮膚炎、異味性皮膚炎與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病人詢問:濕疹會傳染嗎?濕疹不會傳染,然而濕疹原因分為內因與外因,內因為基因遺傳與體質;外因則包含環境刺激、過敏原接觸。

濕疹治療 中醫從體質、病灶下手

在臨床上不難發現,有些濕疹患者皮膚紅腫、滲出組織液;有些則皮膚粗糙、脫屑,這些都是濕疹症狀,只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濕疹症狀表現。從西醫角度,濕疹常被分為三種時期: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誘發急性濕疹原因通常為患者接觸特殊物質,發生皮膚紅腫、滲出組織液。此一階段之治療重點為消炎、止癢並避免接觸誘發因子,如此一階段之皮膚反覆發炎與感染,則有極高的機會變成亞急性濕疹。

中醫治療重點:以清熱、祛風、止癢為重點

亞急性濕疹:此一階段多為急性濕疹演變而來,意即患者濕疹反覆發炎一段時間,皮膚開始變乾、變厚。

中醫治療重點:以祛風、健脾、利濕為主

慢性濕疹:慢性濕疹患者通常在皮膚粗糙、脫屑,原因在於皮膚角質細胞代謝異常,角質層因濕度不夠、無法正常代謝,以致於患部增厚、甚至脫屑。

中醫治療重點:以滋陰養血、脾胃調理為主

對抗濕疹 日常保養不可少

  1. 避免接觸過敏原:應注重居家環境、避免容易致敏、辛辣刺激性食物
  2. 選擇溫和清潔方式:清潔時,宜選用清水或溫和清潔產品,避免高溫與過度清潔,以防皮膚表面油脂、水分流失。
  3. 衣著應寬鬆、加強皮膚保濕:選擇棉質、寬鬆衣物,避免患部摩擦。日常清潔後應塗抹保濕產品

喬醫師表示,中醫治療濕疹以調養病患體質與病症表現為主,緩解效果不僅顯著,且能有效降低濕疹反覆發作的機會。喬醫師也鼓勵患者對抗濕疹需要耐性,日常保養更需持之以恆。

經期調理

談到月經,無論男女想必不陌生。然而經痛就像熟悉的陌生人,旁人很難理解,當事人卻痛得抱病符。今天就讓喬聖琳醫師帶大家認識何謂「經期不順」?

何謂經期不順?

普遍來說,女性初經到月經規律約需約兩年時間,當月經規律後,月經週期為21~35天,每次月經時間為3~7天。月經週期可能受飲食、生活習慣、工作壓力影響,所以若有前後幾天的誤差亦屬合理接受範圍。當發現經期沒來超過兩個月,或是月經時間超過兩週,建議您應儘速至婦產科就醫檢查,確認是否有懷孕的可能,或排除婦科疾病之可能。

然而當你已經改善生活習慣,腹痛、腰酸、生理痘或乳房脹痛仍在生理期報到,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不妨選擇中醫調理經期不適。

 

月事總不順?你該知道的月經調理

從西醫角度來看,發生經痛可能原因為子宮收縮,係因子宮強烈收縮造成子宮內壓力升高,則會產生「經痛」。生理期不順時,不單經痛,同時可能伴隨頭痛、腹瀉與腰酸。常見的自我緩解方式有熱敷與在藥師指示下服用成藥,臨床上則以醫師開立止痛藥與避孕藥最為常見。

從中醫觀點論「經期不順」,係因臟腑失調及氣血不通所致,故不通則「痛」。中醫調經以活絡氣血、疏肝理氣為主,並以調理體質為治本原則。

月經來吃什麼? 應從體質判斷

常見媽媽帶女兒來看月經失調,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女兒不適合吃補!喬醫師分享,「吃補應看體質,常見中藥材與補藥雖唾手可得,但是同一帖藥並非人人適用,當心身體沒補到,反而經期更不順。」

中醫調經 是否講究時機?

喬醫師指出,尋求西醫的民眾多屬於正逢不適症狀,無法自我緩解者。然而經期不順並非一朝一夕,所以相較於介入時機,中醫調理著重於長時間的調養與觀察合併日常照護保養更為重要。

© Copyright - 聖林台北中西醫整合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