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術後中醫調理重點

手術治療係為利用外科手術方式,切除惡性腫瘤及其周邊遭侵襲的組織,清除患者體內癌細胞。除了單獨使用手術治療外,亦有與放化療結合之輔助治療方式。如手術切除腫瘤前,用以放化療縮小癌細胞,提升手術治療效果;亦或是手術後進行放化療之輔助治療方式,提高癌症治癒率。

中醫調理癌症手術之重點為為恢復患者體力、促進傷口癒合並確保脾胃運作良好,輔以化瘀、消腫之中藥調理,避免大補或熱補之食療方式。

常見癌症手術副作用與保健原則:

淋巴水腫

多發生在乳癌、子宮頸癌、鼻咽癌、舌癌等癌症術後患者,發生原因多為手術淋巴摘除造成淋巴循環系統失調,淋巴液堆積於局部組織造成肢體腫脹。中醫治療以化淤通經、利水消腫為主。在日常保健上應避免過度勞累、進行血管擴張增加淋巴液之活動,如熱敷、泡溫泉與蒸氣浴等,搭配復健治療可有效改善淋巴水腫。

排便異常

排便異常為大腸癌手術切除後,因胃腸功能尚未恢復時常出現後遺症,包含腹痛、腹瀉不止、血便等排便習慣改變,其中以腹瀉不止最為常見。喬醫師指出,腹瀉屬於脾胃虛弱,中醫觀點以健胃整脾,減輕腹瀉之症狀。食療上宜攝取足夠水分、清淡流質且少渣食物。如發生便秘,則可多攝取全穀類、豆類、海藻類與纖維素較高的食物,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與吸收、提高免疫力。

肺部活動降低

肺癌手術切除後,多發生肺功能損害、術後傷口疼痛,以致術後患者不敢深呼吸或咳嗽,久而累積痰液引發肺部併發症。肺部腫瘤切除後,除了需進行呼吸練習以增加心肺功能外,亦可透過食療方式,攝取高澱粉、生津養肺之食物,以提高肺部活動能力。

喬聖琳 醫師

喬聖琳 醫師

中、西醫雙證照

學歷

中心綜合醫院一般內科 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養生健康中心 主任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 主治醫師

經歷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學士

長庚大學傳統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

中國上海醫藥大學中醫內科進修班

專長
中西醫癌症整合治療、腫瘤手術或放化療體質調理、內分泌及新陳代謝(月經失調,糖尿病,甲狀腺功能失調)、皮膚疾病(青春痘,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肝斑)、胃腸系統(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便秘,大腸激躁症,腹瀉)

© Copyright - 聖林台北中西醫整合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