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REATIC CANCER

胰臟癌

小心!胰臟癌已晚期轉移。

胰臟癌(英語:pancreatic cancer)是指胰臟細胞發生癌變而產生的腫瘤,這些腫瘤細胞具有侵犯其他組織的能力。

胰臟癌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通常都是在轉移後才發現,這也是胰臟癌一般預後極差的原因之一。但胰臟神經內分泌細胞瘤(PanNETs)除外,此類腫瘤可能會分泌過多的激素而造成對應的症狀(症狀類型需視其分泌的激素種類而定)。

胰臟癌多半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在胰臟腺癌被診斷出來之前常會發生以下症狀:

  • 上腹痛或背痛:通常發生在胃的周圍以及此處往背部延伸的部位。疼痛的位置和腫瘤的位置相關,患者可能晚上睡覺時較痛,疼痛隨時間增加而不會緩解,將身體前傾能稍微紓解症狀。英國有一半的胰臟癌病例是患者因疼痛和黃疸前往急診室而被診斷出來的,其中多達2/3的患者以腹痛為主訴,46%的患者伴隨黃疸,而13%的患者有黃疸但無腹痛。
  • 疼痛或無痛性的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當腫瘤位於胰臟的頭部而造成總膽管阻塞時便會發生,有時也可能伴隨黑尿。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這可能是食慾不佳或外分泌腺體失能而導致消化不良的結果。
  • 消化道症狀:腫瘤也可能壓迫周圍的器官,阻礙消化道並造成胃排空困難,進而引發噁心、嘔吐、飽足感等症狀。未消化的脂肪會導致惡臭且沖水沖不掉的脂肪便,便秘也是常見的臨床表現。
  • 糖尿病:至少一半的胰臟腺癌患者在被診斷出來的當下患有糖尿病。雖然已知長期糖尿病是胰臟癌的風險因子,但胰臟癌本身也可能造成糖尿病,因此近期才發作的糖尿病也有可能是癌症的早期表現。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三年內罹患胰臟腺癌的機率是常人的8倍,但三年後患上癌症的機率則逐漸降低。

胰臟癌與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臟炎患者及局部胃切除者的關係最為密切,而經常吸菸、喝酒、吃得過油膩的飲食者,罹患胰臟癌的機會亦大過一般人2~3倍。

胰臟癌好發年齡在60~65歲之間,男性比女性為高。

胰臟癌可藉助電腦斷層(CT)或內視鏡超音波(EUS)等醫學影像技術確診,並協助判斷腫瘤是否能以外科手術切除。在配合顯影劑使用的電腦斷層掃描中,胰臟癌會慢慢的吸收顯影劑,而正常的胰臟組織則會將顯影劑快速排除,慢性胰臟炎排除顯影劑的速度則較慢。核磁共振和正子電腦斷層掃描也可用來診斷胰臟癌;在某些案例中,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術也很有用。腹部超音波的敏感度較低,可能會遺漏較小的腫瘤,但能協助診斷散播到肝臟或腹水中的腫瘤;由於腹部超音波便宜又快速,在做其他檢查前也能以此做初步的檢查。

化學治療

一般屬於胰臟癌的姑息性手術,對於治療效果不大,目的作為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

放射線治療

一般屬於胰臟癌的姑息性手術,對於治療效果不大,目的作為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

手術切除

胰臟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的治癒性最高,但很不幸的是,發現胰臟癌時大多已屬晚期,能夠手術的病患比例約25%~30%之間。

早期切腫瘤者,五年存活率可達30%以上。

不幸的是,發胰臟癌一般的患者多屬已經轉移的晚期,可切除的病例不到20%、五年存活率往往下降到10%以下。胰臟癌癒後效果不佳,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壽命平均只有三、四個月,接受切治療者,可延長達十二個月以上。

正常作息、正常睡眠及每天規律的運動,都是胰臟癌患者癒後調理及預防復發的作息要點。

由於胰臟癌癒後效果不佳,飲食必須要多加注意,宜多攝取蔬菜及水果,避免吃油膩食物,尤其要禁止喝酒。

© Copyright - 聖林台北中西醫整合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