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癌症療法

中醫需透過整體察病、四診並重、從病辨症的方式進行診斷。

中醫抗癌並非單一作法,而是經過系列辨症論治的法則,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有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以毒攻毒。

扶正培本

扶正培本雖不能直接殺死癌症細胞,卻可以透過扶持正氣、培植本元的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調節人體陰陽血氣、調理臟腑經絡功能、保護骨髓提高造血功能,以提高病人自我治癌能力。中醫認為癌症形成是人體正氣虛虧所造成,只要正氣功能正常,疾病不能為害,癌細胞就無法形成,最常被採用的扶正培本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藥物調理法

  1. 健脾益氣法:是治療氣虛患者最常用的方法,臨床上最常應用的藥方劑包括: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等方劑。減輕化療造成的胃腸不適反應及造血功能的下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藥材有黃耆、黨蔘、人蔘、西洋蔘、白朮、茯苓、甘草。若屬化療時的胃氣上逆,會加上枸杞子、冬蟲夏草、女貞子、巴戟天。
  2. 養陰生津法:是治療陰虛內熱患者的方法,臨床上最常應用的藥方劑包括沙蔘麥冬湯、生脈散等,藥材包括生地黃、北沙蔘、天門冬、麥門冬、石斛、天花粉、玄蔘、玉竹。
  3. 滋養補血法:是治療血虛患者最常用的方法,臨床上最常應用的藥方劑包括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當歸補血湯等,藥材包括熟地、當歸、阿膠、何首烏、枸杞、女貞子、紅棗、龍眼肉。
  4. 溫補脾腎法:是治療脾腎陽氣不足者最常用的方法,臨床上最常應用的藥方劑包括右歸飲、腎氣丸、附桂理中湯,藥材包括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巴戟天。

針灸、氣功等非藥物調理法

針灸療法:針灸治病的原理,一般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作用:

  1. 可提高身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2. 調整臟腑功能,恢復身體陰陽平衡的狀態。
  3. 針灸鎮痛。實驗證明,針刺可以提高身體對疼痛的閥值(忍受度),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進而增強對疼痛的耐受性。

常見腫瘤的常用穴道如下:

  • 肺癌:風門、、心俞、肺俞、天宗、中府、膏肓等。
  • 鼻咽癌:風池、聽宮、攢竹、百會、合谷等。
  • 肝癌:章門、期門、肝俞、內關、公孫、支溝等。
  • 乳癌:乳根、肩井、三陰交、心俞、脾俞、肺俞等。
  • 子宮頸癌:腎俞、關元、中極、三陰交等。

氣功療法:古人稱為「養生導引法」。《黃帝內經》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天年,度百歲而去」,以上均屬古人「養生導引之法」,也就是目前所謂的氣功氣功治病的原理,首重排除外加或內在的各種情緒干擾,致使生理、心理處於協調性,即「陰平陽秘」的狀態。接著進行同步化的調整,藉由腹式呼吸同步協調心血管、呼吸系統的動態平衡。基於自我調整的力量,可以改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並可強身延年。

活血化瘀

  • 活血化瘀法是中醫治療的一個獨特方法,具有通行血脈、消散瘀血、抑制結締組織增生、抑制腫瘤的生長、以及消除腫塊等作用。中醫認為腫瘤的形成,與瘀血的凝滯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 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包括當歸尾、赤芍、川芎、丹參、桃仁、紅花、王不留行。在使用時必須根據腫瘤的性質、部位和患者的體質以及腫瘤的期別等不同情況,分別運用。當患者有出血傾向或有骨髓抑制的情況,需要斟酌給藥。

清熱解毒

  • 腫瘤與熱毒經常同時存在,特別是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常伴有腫塊局部灼熱疼痛、發燒、或口渴、便秘等症狀。清熱解毒藥能控制腫瘤周圍炎症和其他感染的緣故。因此可以減輕症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症的發展。
  • 臨床上常用的清熱解毒藥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蓮、連翹、金銀花、七葉一枝花、黃連等藥物。事實上有許多所謂的偏方就是屬於這類用藥,但是過度始用這類清熱解毒藥也會損傷正氣,因此需要依照患者的身體狀況給藥。

軟堅散結

  • 中醫認為癌症是有形腫塊,病因可能是痰濁凝結所至致,因此運用軟堅散結法消除腫塊,進一步消除病因。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天南星、山慈菇、海藻、昆布、牡蠣、半夏、白芥子等藥物。

以毒攻毒

  • 既然將癌症稱為難治之症,表示這類細胞特性就是不容易自然凋亡、細胞增加速度快速,中醫對於這類頑強疾病治療原則之一,就是以藥物之毒攻及疾病之毒。化學治療也是應用這個理論,也因此副作用較大。
  • 臨床常用藥物有砒霜、蜈蚣、蟾蜍、全蝎、烏頭等藥物。

© Copyright - 聖林台北中西醫整合治療中心